产品吐槽003-CSDN误入云服务市场

最近在例行逛竞品时,发现CSDN推出了云服务的功能,号称联合国内顶级云厂商,共同为开发者提供稳定便宜的云服务,全网最低价。提供的产品有计算、数据库、存储、网络、网络、网站备案这几个基础的云资源,截图如下: IaaS 虽然是一块红海,但是随着当前竞争形势已经非常激烈(运营商杀入、国资云、AWS微软),而且早些年就已经出现了头部3家占据70%市场的局面,尾部的一些云厂商为了生存只能转战私有云卖自己整套的云底座,很难想象CSDN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开发云的用意,如果是基于IaaS资源推出一些个性化垂直群体的PaaS、SaaS产品还可以想象一下。 首先云服务是一项技术门槛高、成本高、利润低的产业,亚马逊从03年开始做AWS现在有几万员工,微软也是在萨蒂亚接任CEO后全面转战云计算,阿里云现在也有上万员工了,这三家在2021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是40%、21%、10%,所以云计算如果不能利用先发优势形成产业规模很难走通商业逻辑,已经容不下新的玩家,如果是直接代理、分销云厂商的资源或许还能拿到不错的佣金。 再来看目标群体 大型组织:处于担忧云的安全和稳定阶段、致力于构建私有云,几乎不太可能采购CSDN的云服务 中小企业:云资源采购通常是企业行为,决策路径比个人要长很多,另外采购也是优先选择头部阿里云、华为云,这些头部云厂商争夺市场,各种营销补贴优惠。所以实在也想不到用CSDN云服务的理由 个人:CSDN有用广大的开发者群体,看上去应该是主要的目标群体。但是对个人来说,客单价低,盈利几乎不可能,而且购买服务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少(微信公众号之前还流行买服务器搭建自己的博客网站),另外多数开发者都会去薅云厂商的羊毛,比如亚马逊麻烦试用、9.9腾讯云一年的羊毛。如果是买来用于学习的场景,目前大多数电脑都是16G+的高配,一条docker命令就能起一个测试环境,付费的意愿也就没那么高了。 最近看到阿里、华为、腾讯、京东几乎都有50元一年的2C2G4M的云主机,头部云厂商的战略很明显,云主机只是最基础的服务,引导上云后逐步使用其他云服务,补贴的云主机费用就是变现的获客成本。 而以云主机为主打产品的CSDN开发云,补贴不起,所以1CPU/2GB/4Mbps显示4.5折后还要1139.94元,毫无优势可言。 从各方面来说云计算基础服务显然是上错了舞台,有点类似在有三大电信运营商下进入通讯领域,在有国网、南网的情况下进入电力行业。 最晚进入云服务这个赛道的大厂,应该就是字节跳动在2020年推出的火山引擎,首先字节基于内部云服务的需求,积累了大量相关技术和真实案例。主推的云服务是视频与内容分发,另外两个数据增长平台和智能应用也是字节的优势方向,通过云上服务化的方式将抖音和今日头条的相关技术提供给外部企业,虽入局稍晚,但是差异化的优势明显,相信未来火山引擎能分到云服务的一块蛋糕。 目前CSDN全国有近800左右的员工,发展也有20多年,内部估值肯定是不低于10亿,这个体量被收购的可能性极小,商业落地能力越来越弱,上市难度也很大。,CSDN虽然是中国第一大开发者社区,但是完美错过了需求管理、代码仓库、教育培训、服务众包、原型设计、设计协作等开发者息息相关且能够变现的产品形态,后面的路怎么走?艰难坎坷、荆棘载途! 2022-11-16 Update: 最近看了一眼CSDN的云服务官网,有种进了腾讯云官网的感觉,海外云主机也成为主推产品。也加了分销和码龄抵现,然而并没有什么銮用吧。另外,以下是双十一国内三大云厂商的促销: [腾讯云双11活动] 2核2G4M,50元/1年 2核4G6M,100元/1年 4核8G10M,300元/1年 [华为云双11活动] 1核2G1M,35元/1年 2核4G2M,116元/1年 [阿里云双11活动] 2核2G1M,49元/1年 2023-04-05 Update: 目前开发云已经从CSDN主导航上去掉。

June 12, 2022 · 1 min · Metawen

产品吐槽002-金山办公的那些槽点

由于公司内部正版化以及多人协作格式一致性的要求,从去年开始使用金山办公WPS,当然目前仍然使用的是免费版,虽然体验上比几年前好了很多,比如去掉了广告(Win下不确定是否还有),还有金山云文档、多终端等新功能的加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槽点。与微软Office或者macOS自带的办公套件还是差很多,金山云文档与谷歌文档或者国内的石墨文档之间应该有一代的差距。 在这里将我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记录一下,初衷仍然是希望WPS作为国民办公软件能够在稳定、性能、体验、交互等各方面不断提升,并在国内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做大做强。 1、软件庞大,时常崩溃、占用资源大 WPS软件包超过企业微信成为我电脑最大的软件,1.67GB,由于将文档、表格、演示文稿合并在了同一个软件中,同时还在不断增加在线文档、账号体系、会员体系、增值服务等模块,光安装包就达到了大型游戏的量级,初次安装和每次更新都要很久。 由于追求软件上的大一统,首先出现的就是软件时常崩溃,内容丢失是创作者最不能接受的,这个问题还是挺普遍的,后来换成App Store的稳定版本后,此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另外就是占用资源大,内存长期占用几个G,尤其编辑PPT时,电脑风扇狂转,关闭硬件加速也是如此,这对于长期使用的办公软件来说属实太高。 建议提供个性化版本,比如付费后提供离线的精简的表格软件,虽然都是office,但是三者仍然有一些场景上的区别,比如做数据分析统计的人很少使用文档和演示文稿。如果要做大一统的软件,可以通过加强“在线文档”来提供,直接用浏览器访问按需使用,以后多终端使用,很难想象每个设备上都安装如此大的软件。 2、响应速度慢 首先是打开文件教慢,一个10M的演示文稿第一次打开需要5秒以上,第二次加载在3秒左右。 表格中如果有计算公式,稍微复杂点的就有延迟,回车之后光标会从下一个单元格回到上一个单元格中,这里多次误操作。 在线表格基本上处于难用状态,频繁卡顿操作延迟,想编辑某个单元格很多情况无法选中,粘贴大量数据会卡死,单元格中的图片无法复制粘贴。 这是产品从可用到好用,提升产品竞争力,必须优化的点。随着在线文档功能和体验的加强,以及企业IM工具的内置,办公软件的需求和市场应该会越来越小。 3、非会员的限制 在国内做个人软件付费本身就很难,游戏、视频、知识付费这三点也才刚刚起步,微软Office和Windows之所以普及率如此高,也是深刻考虑这个问题,目标不在个人付费而是瞄准客单价高的企业付费,而且多数企业在正版化的要求下会主动付费,如果前期产品习惯和生态一旦养成,加上比竞品好用好看,销售成本自然非常低。 WPS非会员还是有很多限制,尤其是有些还严重影响使用,比如思维导图限制150个节点,这类替代产品太多,当我看到这个限制第一时间就换其他产品了。图标库就没有免费使用的,PPT模板几乎大多数需要会员,这类粗暴的限制还有很多地方,而这部分又是非常容易在其他地方找到的,没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我认为WPS此阶段的目标仍然是新增用户,尤其将那些使用盗版软件的同胞解救出来,国产软件的担当,至少提供给用户一些常用的内容可以免费使用,等用户基数上来,自然就有了市场。再将一些高价值的内容通过增值服务提供,调高会员费用,提供多种付费形式比如可以按次、按天、按需。另外开放类似“云市场”功能,设计师可以上架自己设计的图标和模板,用户购买后设计师收款,用户甚至可以发布一些文档编写的订单,设计师接单制作,WPS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我相信这比现在强推个人会员的方式更奏效,转化更多用户、开发高价值的功能,同时瞄准企业市场。 4、一个明显BUG 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个明显的BUG,我在macOS客户端打开金山文档的首页,仍然让我下载客户端。 今天就先到这里,后面再补充。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一些想法,同是产品经理,相信金山办公的PM们也是根据当前市场和需求多次试验、共同商讨、平衡的最优解,希望国内这支独苗能够茁壮成长。后期有机会也会写写我对办公软件未来的思考,比如人工智能的更多加持、多终端多人协同创作、企业文档库及知识图谱等等。

April 29, 2022 · 1 min · Metawen

产品吐槽001-元素遮挡

最近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了几个严重的元素遮挡问题,有的甚至会影响操作,而且还联想到微信7.0版本中推出的文章浮窗功能,以及功能的改进,就整理了一篇元素遮挡的产品吐槽文章。 首先来看一个严重影响操作的遮挡,极客时间的首页海报弹窗广告与播放进度条,由于进度条的层级优先级最高,将弹窗广告的关闭按钮遮挡: 此时无法上下滑动,或者拖动进度条,只能先关闭进度条,然后才能关闭弹窗海报,而之前播放的内容已经不存在,需要再去翻找。根据KANO模型来看,这类属于基础功能不完善,对于高辨识度的用户群体来说,对用户满意度会大打折扣,因为同类或不同类的竞品实在太多。 所以我们在对MUST HAVE的基础功能一定要确保完善的测试和验证,尤其是APP、小程序等需要第三方平台审核才能发布的应用。 第二个要吐槽的就是微信视频的私密赞,可以说非常难受,另外顺便吐槽下我关闭发现页的视频号后多次被自动打开(再吐槽下视频号的推荐算法,我看了一个朋友点赞的曹德旺视频,后来视频流里10个有8个是有关曹德旺的视频,怒关😋)。 针对私密赞后面还有专题的吐槽,这里只说遮挡的问题,某些视频上有文字,我需要暂停后去看,发现赫然出现了【私密赞】的按钮: 私密赞的需求优先级应该非常低,在这里不仅挡住了视频,还非常容易误点,另外还有顶部的导航栏与文字的重叠遮挡,非常影响操作和美观。 我们再来看看短视频鼻祖抖音是怎么来做的,首先遮挡几乎很少,所有的按钮和系统文字都在边缘和底部,如果遇到特别视频,可以双指放大,进入全屏播放,且还支持倍速播放、暂停等功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得不说视频号在短视频的使用场景打磨还远远不够,这也说明抖音除了在视频创作、推荐算法等核心技术的持续领先外,在用户体验细节也是下了很大功夫,有理由成为第一款成功出海的应用。 关于元素遮挡的问题,不得不让我想起几年前的微信浮窗功能,功能的出发点是好的,多任务切换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沉浸阅读时需要处理消息的场景,微信在7.0推出了浮窗的功能,可以对文件、文章、笔记等进行浮窗操作,同时最多可以悬浮5个,如下: 这个屏占比也太大了,优先级也太高了,就算是折叠起来的单独ICON也很大,对狭小手机屏幕来说,会对基础的聊天功能产生影响,遮挡信息+频繁误操作,用了几次就再也没用了。 多任务管理是操作系统级别的功能,如果再单一的产品中多任务处理做得太重反而适得其反,会对产品的核心功能造成影响。 再回来当前版本微信的设计,就要好很多,对文章单独开辟边栏页,对视频、音频、直播等当前窗口浮窗,可以后台播放,可以暂停,可以吸附收缩到边栏,目前体验已经好了很多。 以上个人感觉是非常成功的迭代,另外针对浮窗,电脑会自动同步,有点类似稍后处理的功能,让人惊喜。 总之,这类问题有很多,后期遇到也会记录进来,在这个追求极简、完美体验的环境下,随着产品模块和功能复杂度不断提升,元素遮挡方面应该要尤其注意,心存敬畏,有限确保核心功能的完美体验。

March 12, 2022 · 1 min · Metawen